登录 | 找作品

小阁老_权谋、穿越、古典架空_高铁匠和赵守正和范大同_精彩无弹窗阅读_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18-04-13 09:37 /古典架空 / 编辑:泰德
经典小说《小阁老》由三戒大师倾心创作的一本古典架空、魂穿、红楼类型的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高武,高铁匠,范大同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“番薯?”凉亭中,正在啃帮子的马一龙,想一想捣

小阁老

小说年代: 古代

更新时间:2023-04-23 03:29:58

《小阁老》在线阅读

《小阁老》精彩章节

“番薯?”凉亭中,正在啃子的马一龙,想一想:“这个真没听说过。听着名字,跟玉米一个来路?”

“不错。”赵昊颔首笑:“这两样作物,还有马铃薯、番茄、辣椒、南瓜、向葵、烟草……等等,都是泰西人从美洲带来的。”

“这么多?”听赵公子一一介绍这些丰富多彩的异域作物,马一龙不痴了,就像是欢场新丁听到秦淮八的芳名,全苏单了。

“单说这番薯吧,甜甜的糯糯的,好吃又管饱,蒸着就能当主粮吃。”赵昊提起这个,底气就足了很多。“它同样不地,上田亩产万斤,中田亩产七八千斤,最差的田亩产也有四五千斤!”

“咳咳咳……”马一龙差点的把到嗓子眼里去。两眼瞪得溜圆:“世上竟有这样的神物?那老百姓不就再也不用挨饿了?”
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赵昊点点,继续吹嘘:“还有马铃薯,亩产少说两千斤,也可以当主粮!”

世那所谓的‘康乾盛世’,其实就是这三兄撑起的,因此又称为‘吃糠拉稀的地瓜盛世’,彻底打消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千年崇拜。

~~

“好!”马一龙终于被赵昊彻底说挤冬的一拍桌子:“把那地瓜和土豆拿来吧,我跟你去昆山!”

“这个么……”赵公子却略略尴尬:“这两样我吃过见过,但还没种过……”

“为何?”马一龙一愣。

“因为毛鬼太诈,把好吃又高产的地瓜土豆当贝似的藏起来不许外传,只给大明皇帝贡了卖相最好、但产量还不够看的玉米。”赵昊叹

“那你是在哪里见过的?”马一龙问:“濠镜澳吗?”

赵昊就喜欢这种脑补达人,马上点头:“不错,就是濠镜澳。”

当场信开河,据脑海中的史料,杜撰了一次奇幻的澳门之旅。把马一龙和他的学生们,听得目瞪呆。

赵昊告诉马一龙,自己说的这些作物,佛郎机人手里都有,但他们十分敝帚自珍,不肯将种子外泄。

不过自己已经想到办法了,相信用不了几年,就能把所有的种子都给孟河先生拿回来种。

他还告诉马一龙,桌上这些反季节蔬菜,也是自己掌了西洋玻璃的制法,在西山岛上建造了玻璃大棚,才种出来的。

赵昊又重点强调了,泰西人是如何保密玻璃的生产工艺的。

潜移默化间,给马一龙心中造成一种,玻璃这样高度机密的复杂工艺,赵公子都能搞掂。搞到种子这种简单的,无法真正保密的东西,自然更不在话下。

但老马不知的是,澳门本没有这些作物的种子。它们是西班牙人带到吕宋,才又在万历年间陆续传入中国的……

不过西班牙人对这些东西看的,倒是一点不假。其是地瓜,谁敢携带出境是要砍头的。是一位陈振龙的华侨,将地瓜藤绞入系方绳中,才偷带回大明,献给时任福建巡的金学曾。

当然,这是二十多年的事情了,现在的小金还在崇明岛上当知县呢。西班牙人更是刚到吕宋,还没站稳跟呢……

可这都不影响赵昊给马一龙画饼,终于说老先生愿意给他几年时间了。

不过,马一龙的想法其实是,自己还住在溧阳开书院,只每年过去昆山待上几个月指导一下。

赵昊故作没听懂,让马秘书拿出地图,向马一龙介绍起昆开司的六十万亩农场,是如何规划如何生产的。

“这还是第一期!”赵公子指点江山,意气风发:“浦东还有一百万亩,崇明也有一百万亩,这些土地都要用同样的方法开发!”

说完,他叹一声:“但现在最大的问题,就是场和农技员平低,数量少,非但两季稻的技术掌不了,各种农业技术掌的也很不够!”

“那怎么行!”马一龙一听就急了。听到这么多土地要被糟蹋了,他的心都了。着脖子对赵昊:“你知吗?这地伺候好了,事半功倍,伺候不好,事倍功半。产量能差出几倍去!”

“这么夸张?”赵昊咋:“那由孟河先生来掌管,一亩地能产多少?”

“那得看百姓的胚和程度……”马一龙叹了气。他在溧阳的威望已经够高了,可老百姓分散的家生产模式,有限的接受能,都注定了他没法直接指挥他们统一行,只能以指导为主。能听多少去,全看农民个人悟了。

就这样,他还能把溧阳每亩地的年产量提高一石!在旁人看来,这已经是个奇迹了。可马一龙却十分不意。

因为他务本书院的这几百亩田,平均年产量在八石,足足比县里高出两石去。这还是许多学生不会伺候地,或者总是偷懒的结果。

马一龙自侍奉的土地,年产稳稳超过十石。史继志等得意子,也都能达到九石。

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,就是想看看如果统一采取严格管理,到底能不能复制务本书院的高产。

如果不能,自己追的就毫无意义。

反之,则而无憾。

~~

所以当马一龙听完赵昊农庄的管理结构、奖惩制度,整个人都坐不住了。

去昆山!那里就是自己最好的试验场!

“多了不敢说,早稻三石,晚稻四石敢打包票。”马一龙斩钉截铁

“那一年就是七石……”赵公子惊得筷子都掉在了桌上。

六十万亩地全种两季稻,一年就能收四百二十万石!

当然,有一半的土地是要种桑树和棉花……因为这两种经济作物的获利,是种粮的两倍。

当初赵昊本没打算靠种粮获利,他指望的是桑棉之利。

可马一龙这一番保证,让他单单种粮都可以发大财了……呸,才没有,本公子又不是为了发财。

“只是。”不过这位神农的顾虑,也真不是一般的多。他又看看自己的书院,还有那些扛着锄头准备下地的学生,有些犯难:“我这些学生怎么办?”

“当然是一起去了!”赵公子可是存了打包带走的念头,大笑:“把务本书院搬到昆山去,咱们把规模扩大,一批一批的培养农技员!还可以不断派回溧阳指导农民脱贫。”

“而孟河先生指导农业之余,还可以借助研究中心的量,行农业研究。农业研究有了成果,先在江南公司试验,成功了就可以在江南乃至整个大明推广!这,难不是孟河先生的理想吗?”

“是。”马一龙终于无话可说,点头:“就这么办。”

ps.第四更,月票!

(959 / 1939)
小阁老

小阁老

作者:三戒大师
类型:古典架空
完结:
时间:2018-04-13 09:37

相关内容
大家正在读
当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五五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.
(繁体版)

联系地址:mail